学术科研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生学术大讲堂系列讲座“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庄子》美学为例”成功举办
日期:2022-07-06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2年7月5日上午,应文化与传播学院邀请,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启群教授做客研究生学术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庄子》美学为例”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杨平教授主持,校内外相关专业师生聆听讲座

 

 

章启群教授以《庄子》美学为例,探讨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认为其存在着根本的问题和误区。一是作为悖论的“《庄子》美学”,立足于西方哲学研究方法,从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价值论三个维度论证了严肃科学的建构的“《庄子》美学”这一命题是不能成立的。二是《庄子》中“美”、“大美”词义辨析,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出发,详细甄别界定了“美”字与美学相关的特定意义,总体把握《庄子》的哲学要义,系统梳理了“美”和“大美”在《庄子》特定语境中蕴含的具体思想,认为“美”字所指少涉及具体的“美的事物”,而“大美”之说更是与美学无关,故难以据此论证《庄子》美学,进而指出这种摘取零星句子构建体系的研究方式在方法论上是走向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歧途。三是三家“庄子美学”评述,选取了三个代表性学者的著作: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李泽厚《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以及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从话语分析到逻辑推论对三者关于庄子美学的论述进行了学理上的批判,透视出近30年来中国学界对《庄子》美学研究的问题。四是《庄子》对于中国艺术创造和特质的影响,以宗白华先生与徐复观先生的观点为依据,细致阐发《庄子》“虚室生白”思想对于中国古典艺术意境的生成作用,分析《庄子》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内在关联。章启群教授由小见大,指出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方法论要点在于逻辑训练和文献学训练,既要力戒不符合逻辑的臆测和独断,又要力戒语录学问,对文本整体的清晰把握甚为重要。

 

 

讲座结束后,章启群教授就师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杨平教授总结发言,认为章教授的讲座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极大的讨论价值,更在如何做学问、做学者上为同学们树立了典范,并借此勉励同学回归文本,做好基础的哲学思维训练,以形成自己看问题、解释问题的方式。

本讲座是“研究生学术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校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

文字、图片:张熙

 

学术交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